有鑑於近日各式各樣的金融詐騙越來越多,今天以《金融大騙局》這本書與其作者為例,跟大家分享如何遠離金融詐騙。能出書的人真的是專家嗎?
在台灣,
依據使用紙張、印刷方式以及版稅條件等不同,
只要準備大約二十萬到四十萬台幣,
任何人都能出書。
所以是不是專家跟這個人能不能出書沒有絕對的關係,
還是要回歸到書本的內容。
建議讀者在購買投資理財類的書籍時,
還是到書店先翻一翻,
你會發現其實很多書講的都很空泛,
買回去對你的投資理財一點幫助也沒有。
《金融大騙局:誰偷走你的血汗錢》
這本書於2013/04/27出版,
作者為林育詩與葉佛和,
如果你花幾秒的時間google一下,
就會發現以下的資料:

原來早在2011年,
林先生就已經是法院認證的金融詐欺犯,
《金融大騙局:誰偷走你的血汗錢》的作者竟然是金融詐欺犯,
多麼地諷刺與可笑。
林先生後來成立柏克希爾貴金屬公司,
改作白銀買賣,
在2013年2月接受TVBS訪問:
房仲轉行賣「銀」 收藏保值營收破億

在林先生於2013/2/10接受訪問,
到《金融大騙局》2013/4/27出版,
白銀價格從每盎司29.769美元,
下跌至24.080美元,
跌幅達19.1%,
其後發動長線空頭走勢,
到今天已經過了4年多,
白銀價格從未回到24美元的水準。
捲土重來
網路上這麼多林先生的負面資訊,
應該不會再有人被騙了吧?
買U幣3月可增值50%? 投資公司吸金2億遭搜索
無怪乎許多不肖人士前仆後繼地投入,
令人不勝唏噓。
如何避免成為受害人
1. 不要過份貪心
貪婪是人的本性,也是七宗罪之一。
過份的貪心,容易落入金融詐騙的陷阱。
美國十年期國債殖利率2.32%,
股神巴菲特年化報酬率21%,
「U幣投資計畫」3個月賺50%,
合理嗎?
想要每年有20%以上的年化報酬率,
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相對地也要付出對等的時間與精力來研究,
俗話說的好:
「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
2. 不要輕易相信專家
媒體在採訪這些所謂的財經專家時,
是不用對報導內容負任何責任的。
如果有人誤信2013年2月的報導買進白銀,
至今套牢4年多還沒辦法解套,
也只能摸摸鼻子算了。
而即使是真材實料的投資專家傾囊相授,
他的投資方法你也不見得適用。
打個比方,
假如王建民毫無保留地教全台灣人伸卡球怎麼投,
最後能擁有他伸卡球威力的人能有多少呢?
「盡信書,不如無書。」
我們在摸索適合自己的交易方式時,
的確需要汲取他人的知識做參考,
但仍需要審慎地評估風險與適用性,
才是比較安全的作法。
3. 不要忽視風險
沒有任何一項投資是沒有風險的。
永遠做好資金控管,
分散投資,分批進場,
高風險投資的資金配置比例就不能太高,
萬一市場不如預期,
也不會對我們造成太大的傷害。
社會在走,風險意識要有,
投資比的是氣長,
能走到最後還沒被市場淘汰的,
才是投資贏家。
依據使用紙張、印刷方式以及版稅條件等不同,
只要準備大約二十萬到四十萬台幣,
任何人都能出書。
所以是不是專家跟這個人能不能出書沒有絕對的關係,
還是要回歸到書本的內容。
建議讀者在購買投資理財類的書籍時,
還是到書店先翻一翻,
你會發現其實很多書講的都很空泛,
買回去對你的投資理財一點幫助也沒有。
《金融大騙局:誰偷走你的血汗錢》
這本書於2013/04/27出版,
作者為林育詩與葉佛和,
如果你花幾秒的時間google一下,
就會發現以下的資料:
原來早在2011年,
林先生就已經是法院認證的金融詐欺犯,
《金融大騙局:誰偷走你的血汗錢》的作者竟然是金融詐欺犯,
多麼地諷刺與可笑。
林先生後來成立柏克希爾貴金屬公司,
改作白銀買賣,
在2013年2月接受TVBS訪問:
房仲轉行賣「銀」 收藏保值營收破億
林育詩:「目前地球上的白銀,是比黃金的存量還要少的,單就這一點因素,就讓大家覺得說白銀未來漲幅,應該會是比黃金還要可觀。」讓我們來看看白銀價格走勢圖:

在林先生於2013/2/10接受訪問,
到《金融大騙局》2013/4/27出版,
白銀價格從每盎司29.769美元,
下跌至24.080美元,
跌幅達19.1%,
其後發動長線空頭走勢,
到今天已經過了4年多,
白銀價格從未回到24美元的水準。
捲土重來
網路上這麼多林先生的負面資訊,
應該不會再有人被騙了吧?
買U幣3月可增值50%? 投資公司吸金2億遭搜索
柏克希爾貴金屬公司林姓創辦人涉嫌從2014年起,自稱代理泰國「UFUN集團」,以「U幣投資計畫」招收會員,宣稱有銀行背書、黃金作為擔保,投資前期3個月即可增值50%,吸引會員投資,初估吸金超過2億元。新北地檢署今指揮新北市調處搜索林姓創辦人住處,並約談林男等4人,稍晚將陸續移送地檢署複訊,全案朝違反《銀行法》偵辦。在台灣的金融詐騙罰則低成功率高,
無怪乎許多不肖人士前仆後繼地投入,
令人不勝唏噓。
如何避免成為受害人
1. 不要過份貪心
貪婪是人的本性,也是七宗罪之一。
過份的貪心,容易落入金融詐騙的陷阱。
美國十年期國債殖利率2.32%,
股神巴菲特年化報酬率21%,
「U幣投資計畫」3個月賺50%,
合理嗎?
想要每年有20%以上的年化報酬率,
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相對地也要付出對等的時間與精力來研究,
俗話說的好:
「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
2. 不要輕易相信專家
媒體在採訪這些所謂的財經專家時,
是不用對報導內容負任何責任的。
如果有人誤信2013年2月的報導買進白銀,
至今套牢4年多還沒辦法解套,
也只能摸摸鼻子算了。
而即使是真材實料的投資專家傾囊相授,
他的投資方法你也不見得適用。
打個比方,
假如王建民毫無保留地教全台灣人伸卡球怎麼投,
最後能擁有他伸卡球威力的人能有多少呢?
「盡信書,不如無書。」
我們在摸索適合自己的交易方式時,
的確需要汲取他人的知識做參考,
但仍需要審慎地評估風險與適用性,
才是比較安全的作法。
3. 不要忽視風險
沒有任何一項投資是沒有風險的。
永遠做好資金控管,
分散投資,分批進場,
高風險投資的資金配置比例就不能太高,
萬一市場不如預期,
也不會對我們造成太大的傷害。
社會在走,風險意識要有,
投資比的是氣長,
能走到最後還沒被市場淘汰的,
才是投資贏家。
0 意見:
張貼留言